工作不只是工作,
職場是修練場,也是我們人生的縮影
工作不只是工作,
職場是修練場,也是我們人生的縮影
你是否常下班後感到好累,談到工作不由得嘆氣?
可能是早上開會時,被主管用一句話否定努力很久的企劃;
可能感到主管總偏心另一個同事,何以出錯較不會被指責、甚至擁有更多資源,感到忿忿不平。
在職場裡,我們不只有面對工作內容的庶務與挑戰,同時也在一個複雜的「人際網絡」中:主管、同事、客戶、自己……每一個關係都可能牽動著我們的情緒狀態。
我們每天工作8小時,一生工作30~40年,工作佔據我們人生這麼多的時間,所以在職場中的不快樂、委屈、不滿、無力感等感受,很容易蔓延到我們的生活中~ 如影隨形~
職場有如修練場
我們常說親子關係像修行「等你當爸媽後就知道了」,從養育孩子中更看見自己,
職場也是另一個修練場,看似我們可以選擇工作,不像孩子我們無法把孩子塞回肚子,有時換了工作卻仍感到有種似曾相似的經歷在重複發生著。
因過去未解決的議題,又會找上我們......
家庭中的受傷、人際的挫折或排擠,看似無關的經驗,無形中卻可能對我們有所影響~
那些有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,累積成了我們的「職場人生劇本」,你是否感到好像被困在某個版本的劇本中難以翻身?
【會議上,那句讓人心碎的:「你到底有沒有聽懂我說的?」】渴望被看見與肯定的小芬
「這個方向不對啊!你到底有沒有聽懂我說的話?」
會議室裡,主管語氣急促、眉頭深鎖。
小芬拿著報告,還沒開始解釋,就被啪地一句話打斷:
用小到不行的聲音低語道「我有阿,可是…」
當下再也拼湊不出其他更好的回應,事後感到懊惱,
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轉不出來,帶著揮之不去的委屈回家….
之後跟主管報告越來越緊張,報告前焦慮地睡不好,事後會難過自己為何做得不夠好,同時也委屈與生氣自己明明這麼努力了,為何主管都沒看見呢?
[小芬的故事]
小芬是家中的大姊,父母期待小芬要幫忙照顧弟妹與分擔家務,小芬雖不情願仍努力做了,覺得若自己努力做好,或許爸媽也會開心,但卻不管怎麼做都被挑剔哪裡沒做好或可以更好,讓小芬很挫折,感到難過與受傷,自己的努力好像永遠不夠,且為何爸媽對弟妹就比較包容,心生不平,渴望被爸媽肯定與理解一直未能獲得,漸漸地好像放棄了…好像?
這個渴望悄悄地被帶到職場
小芬踏入職場後,感受到職場的努力可換來績效與肯定,一度讓小芬感到很開心也有成就感,因此更投入工作,但當主管沒有一直肯定小芬,或換了較嚴格、挑替的主管就感覺一切都變調了....
[小芬可以嘗試]
覺察感受:包含當下與事後的,可能有焦慮、害怕、委屈、生氣等,這些情緒的存在都有他的理由與意義,練習去聽聽他們在意的是什麼?「害怕」是怕犯錯被指責、不被喜歡? 「生氣」是生氣努力不被看見、努力沒有結果?
練習區辨:在意的地方是自己的、對方的、還是情境/外在環境的部分;再來,哪些是我可以控制與改變的呢? 哪些不是。
對症下藥:
自己的部分:
嘗試看看不可控的是什麼,嘗試減少不可控與減少他對自己的影響:如:自動化的身體與情緒反應,看似不可控,但更了解他之後,可能因此轉變或減少;以及了解過去經驗的影響,也可能減少這自動化的反應。
小芬若能看見過去家庭中有一個未被認同與理解的需求與受傷,看見主管不是自己過去的父母親,這個需求可以轉到其他可以滿足我們的地方,同時也練習肯定自己,不依賴外在他人給予,就較不會受到主管的回應影響,心情大受打擊。
可控與改變的部分:如:看事情的角度、工作表現、對自己的期待、對他人期待的反應,擴展觀點可以讓我們有不同的視角,及增加彈性,都能改變對同件事的態度與感受;針對工作本身的,則是想辦法找到問題,針對問題改善與減少風險。
他人的部分:
(1)難以改變的: 我們無法透過自己去改變現況的,想辦法適應。如主管的風格、個性特質,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與樣貌,換工作逃的了一時,但難保不會再碰到類似的人,可以當作是人生的工作,嘗試練習跟不同風格與個性的主管相處與共事。
(2)可改變的: 思考發生了什麼,問題怎麼形成的,哪裡可以調整,哪裡是自己可以施力的點。如主管對我們的期待相對是可以溝通討論的,可以適時讓主管了解自己的狀況、限制與需要。
當你雖已經嘗試覺察與整理,但感到效果有限或腦知道但心跟不上~
「心理劇」可以重現情境,探索與轉化經驗,讓新的可能得以進來
有時經驗雖經過自己整理,但仍有卡住的感覺或情緒仍很影響自己,
可能某些東西仍隱約地在影響你,這時鼓勵你可透過個別諮商或心理劇來探索那些卡住你的是什麼。諮商是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跟你一起整理與探索,心理劇則是用行動體驗的方式去經驗,重新感受與整理此段經驗。
在心理劇裡,你可以在舞台上重現你的職場情境,
你可以扮演你自己,探索與釐清你的情緒,及情緒背後隱含的心聲與渴望,
你可以扮演你的主管或同事,透過角色交換,看見原本被我們忽略的,得以擴展我們的觀點與理解,
當理解變多,關係也開始鬆動~
然後你會發現:
重拾力量後,原來可以有新的選擇,
說出那些當下沒有說出的話,以及有更多因應的方式。
當累積與阻塞的感受與經驗疏通後,我們在職場中的人際互動可以更舒適不那麼耗能,便能有更多心力放在需要的地方,情緒與能量是流動的,不是鬱積的,也更能因應職場中的變化與挑戰,讓你在職場中可以更自信地游刃有餘,而不是連滾帶爬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