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科技不斷地日新月異,文明的腳步不斷地向前邁進,現代人身處在快節奏的社會裡,壓力與煩惱接踵而來,尋求心理諮商來面對困擾已是普遍的需求了。然而,多數人對於心理諮商似乎仍是一知半解,究竟到什麼程度的困擾才需要諮商?諮商又可以提供什麼幫助呢?這些讓我們都來逐步地一探究竟吧!
「何必那麼煩惱,想開一點就好了。」
這是當我們心情不好時,別人或是自己對自己最常說的一句話。然而,生活的難題有時相當複雜,無法僅藉由轉念來化解所有的困難,當問題已經反覆困擾好一陣子了,並出現下列狀況之一,就可來進行心理諮商:
情緒或精神狀態起伏不定而出現睡不好或嗜睡、食慾明顯變化、易怒或煩躁不安、經常難過哭泣,或是覺得比不上別人、壓力很大等等。
已干擾到日常生活的運作,像是生活作息、上班/上學的狀態,或是與他人的互動等。
心理諮商同時也可以協助自我探索,促進心靈的成長,例如想了解對人生的渴望與自我價值,或是想拓展生活舒適圈,例如增加抗壓性、情緒調適能力、社交應對能力等。
心理諮商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也可以是療癒自我的活動,不只是維持身心健康,更是提升生活的品質。
因此,現代人面對心理精神狀況的觀念已逐漸開放,以向外表達、求助取代過往的自我封閉與羞愧,只要是心理相關的大小事,都可以運用心理諮商來幫助自己唷!
常見的心理諮商議題
情緒起伏:悲傷、焦慮、不安、憤怒、害怕、恐慌⋯
人際困擾:家庭、夫妻、伴侶、親子、婆媳、手足、職場⋯
生活調適:新婚、懷孕、產後憂鬱、步入新職場、退休、家人分離、孩子長大⋯
失落創傷:關係斷裂、親友或寵物離世、失業、生病、暴力受害、受騙⋯
心理相關症狀:失眠、沉悶、缺乏動力、喘不過氣⋯
自我探索:心情怪怪的,但找不出原因;想釐清發展目標⋯
「只是說說話,看起來跟一般聊天差不多,心理諮商真的有用嗎?」
很難片面斷定心理諮商是否有用,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不同,需要花多少時間、能否克服挑戰...等皆不盡相同。若困擾程度不高,並有好好和心理師一起練習,通常6-8次可以感受到好轉,但如果議題較複雜需要長期探討,可與心理師討論結束的指標。
有些民眾會期待在心理諮商裡立即獲得人生問題的解答,但是心理困擾較少因為單一事件導致痛苦的結果,所以在心理諮商裡,需要時間去抒解累積的情緒、面對與審視內在狀態,並做一些練習,來逐步獲得改變。因此,心理師不會立即給予直接的答案,不過心理師是一個專業的陪伴者,可以協助民眾釐清「我為什麼做出這些的選擇?」「這些選擇跟我之前經驗的關聯是什麼?」,並提供情緒管理、人際溝通...等實用技巧,幫助民眾能夠重新為自己做適合的選擇,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。
這麼說來,心理諮商當然與一般找朋友聊聊天不同,心理諮商具有下列特性:
目的性:在談話初期會設定諮商目標,根據目標進行探索與討論。
方向性:因有設定目標,並聚焦在來談者的狀態,所以不會發散式地談話,能釐清問題重點。
療癒性:心理師以誠摯與溫暖的態度承接來談者的情緒與感受,來談者不用擔心受到批判,可放心自在地談話,從談話中獲得溫暖與支持。
保密性:在法規與倫理的範圍內保障來談者的隱私,不必擔心談話內容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洩漏給第三者。
更重要的不同是,心理師受過嚴謹的專業訓練,比起一般人,更加敏銳與理解個人的心理狀態與脈絡、行為模式、人際互動模式等等,並且能夠客觀、同理來談者的困擾,從旁協助釐清問題,陪伴來談者去調整與成長。
因此,心理諮商就像一趟旅程,來談者是掌舵的人,而心理師則是在旁協助掌舵者可以駛向他期待的目的地,雙方是互相合作的關係,一起共創這獨一無二的旅程。
一般來說,心理諮商的流程大致是預約、初步訪談、正式進行等,只是不同的心理諮商所各自在細節部分會略有不同。流程大致介紹如下:
預約諮商:民眾主動與心理諮商所進行預約聯繫,預約方式以各心理諮商所的規定為準。
初步評估:概略了解來談原因和困擾類型,及對心理諮商的期待,作為後續安排心理師的參考。
正式諮商:心理師自我介紹,並進行說明、簽署諮商契約,讓來談者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,並開始第一次諮商談話。
諮商時間、頻率:通常每次心理諮商的時間約 50 分鐘,每周進行1次,初期會先安排6-8次,不過會根據進行的方式(例如伴侶、家庭諮商)、諮商方案、困擾類型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安排。
結案或調整頻率:若當初尋求諮商的困擾已改善,可與心理師討論結案,或是調整諮商頻率,改成數月約1次的「定期心理保養」。
當我們開始確定要去進行心理諮商,甚至也已經完成第一次的預約,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心情仍舊搖擺不定,對心理諮商有各種的情境想像,好奇心理師是什麼樣的人及如何看待自己?擔心可能還是無法被理解?懷疑自己得特定去找專業人員聊天嗎?
其實這些起伏不定的擔憂與心情是很常見的,畢竟我們要去使用不熟悉的方式,並且對不熟悉的人揭露自己的內心,難免會感到些微的不安,這是一種保護機制正在運作。因此,我們要做的,就是接納並允許這樣的狀態,並提醒自己,先前已了解心理諮商的相關資訊,生活遇到的狀況確實需要更多的方法來協助,所以才做出這個決定,就讓自己有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幫自己一把!
而關於談話的主題,可以事先準備好、記下想談的內容,也可以不刻意準備,隨著當下的狀態來談話,端看個人選擇與習慣。比較重要的是,要帶著一顆開放的心來進行諮商,盡可能坦誠地表達感受、經驗,面對自己不同但真實的面貌,才能更有效發揮心理諮商的功用,幫助自己釐清問題喔。
不過關於一些心理諮商的迷思,建議可事先理解,才能避免對心理諮商的期待產生落差:
我已經談了一次了,怎麼沒有感覺到效果?心理諮商不是特效藥,多數的心理諮商並不會在諮商第一次、二次就解決問題,需要多次對談,才能看見效果。
心理師怎麼沒有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的?心理諮商不會提供「直接的解答」,心理師不會去評斷或指示任何人該怎麼生活才對,而是協助民眾在過程中更認識自己,進而做出最適合、最想要的選擇與行動。
心理諮商不是都很愉快、紓壓的嗎?在心理諮商的歷程中,因為需要深入探索困擾行為的模式,會深度覺察情緒、挖掘經驗等等,這些都可能會帶來不舒服、難過等感受。藉由心理師的引導,這些不舒適的感受可以被適當地抒發與安放,因此不必擔心會出現無法掌控的狀況。
好窩心理諮商所提供恬靜、舒適與安全的談話環境,我們的心理師皆具備扎實豐富的心理諮商經歷,並持續接受培訓、督導,力求貼近每位來談者的需求,藉由深入的陪伴引導每位來談者能重新看見並點亮自己,達到心理諮商的效果!如果您有長期難解的情緒議題及心理困擾,或是近期因重大事件突然地打亂生活秩序,歡迎您與我們的專業心理師聯繫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