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鄭方舒 實習心理師
編修 | 杜歆柔、許濘宴 諮商心理師
對明天的新工作面試,擔心又緊張...
想著下個月要漲價的房租,更迫切想得到這份工作,越發地焦慮不安...
不喜歡焦慮是正常的
我們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感覺到一些即將發生的事情,像是感覺可能沒辦法通過面試、可能付不起房租,這使得我們陷入擔憂之中。大腦討厭這樣的不確定,伴隨著的生理反應,像是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、手心出汗等等。同時也會開始想著許多負面結果,這也導致了更多的焦慮,形成負面的循環。我們在這般不舒服的狀態下,不喜歡焦慮是正常的。
重新認識焦慮
或許,我們不喜歡的並不是焦慮本身,而是討厭焦慮帶給我們的不舒服,害怕這樣的不舒服再次出現。神奇的是,有時焦慮出現的不舒服,其實是在保護我們。它像是警鈴般,讓我們面對外在環境時,能感覺到危險或壓力,焦慮用某些方式告訴我們:「要提高警覺,做好準備囉!」它的另一種功能是在保護我們的安全,協助因應未知世界的種種挑戰。
在The Yerkes-Dodson Law定律認為,個體的表現會隨著喚醒水平的增加而提高至某一特定點,當喚醒水平繼續增加時,個體的表現會隨之下降。換言之,人們的最佳表現會出現在壓力上升到一定水平的時候。因此,適度的焦慮是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效率和表現噢!
學習新的方式,面對焦慮
生活有許多的不確定的壓力,工作壓力、育兒壓力...這些壓力亦伴隨著許多的焦慮。學習如何和焦慮相處,似乎是一生的課題。當焦慮出現的時候,試著以非批判的態度去經驗、尊重與接納當下焦慮的自己。學習允許焦慮的出現,試著問問自己:「焦慮想要告訴我什麼呢?」。
參考文獻
Yerkes, R. M., & Dodson, J. D. (1908). The relation of strength of stimulus to rapidity of habit-formation. Punishment: Issues and experiments, 27-4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