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們兩個好不一樣,他是室內派、我是戶外派,他是貓派、我是狗派,以前覺得被他的不一樣吸引,但現在卻因為這些差異吵架,是我變了?」
「我最近很容易對男友沒耐性,就只因為一些小事情看不順眼就生氣,好像沒有了以前的感覺,是不愛了嗎?」
「我們彼此都願意溝通,但還是覺得他不懂我在說什麼,討論完,下次可能又是類似的循環,為何在一起這麼久了,還是這樣呢? 難道換個人會更好?」
在關係中,從剛開始的「情人眼底出西施」感覺對方什麼都好,如膠似漆地在一起,而隨著相處時間越來越長,粉紅泡泡啵的不見了,訝異對方怎麼跟自己以為的這麼不一樣,或在互動的過程中,發現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,開始感到失望;這些可說是在關係中的必經之路,但我們怎麼走過各種的失望或矛盾,繼續彼此相愛,相信這段關係能長久呢?
功課1 學習面對關係中的差異
人們因「相似」而連結,因「差異」而成長,是美國最具影響力之一的心理治療師薩提爾的信念之一。
剛開始彼此的差異,帶來新鮮感與趣味,讓我們欣賞對方,覺得對方可以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經驗,但久了後,原本的新鮮感與欣賞反變成不滿與怨懟。
這些差異可能小至洗碗的生活習慣 、興趣到各種價值觀,對金錢的使用與管理,生涯的想法與規劃、對人事物的態度與看法;當關係靠近,我們開始渴望被理解,相近帶來更多連結,但成長背景不同的兩個人,本來就是會有不同啊!
理智上知道,感受上卻不知怎麼得難以放下...
而當你要求對方跟你一樣時,對方感受到不被理解與尊重,可能也感到挫折、難過或生氣,如此兩人都受傷了。
但,我們不一樣就不適合嗎?
你可以先試著想想這個不一樣對你的重要性,若不是你核心的價值觀;
我們可以
1. 放下評價的眼鏡 : 是非、好壞的語言帶有評價,易讓人覺得你高高在上,好像我做什麼都被檢視著,或許你的方法對你而言很棒,是你花了許多時間摸索來的,你好希望他也能懂得欣賞與使用這個好,但若強迫對方接受,那感受就有如小時候被媽媽要求要照著媽媽的方式掃地,做事一般,易讓人感到不舒服且更想抗拒。
2. 學習用好奇的態度,看待這些差異 : 聽聽他的想法、過程的脈絡是什麼、他有什麼感覺、這習慣是何時養成的、這對他的影響是什麼,保持開放與好奇,把他當作看故事一般地去了解,或許你會有意外的發現,且就算這個故事很離奇,讓你難以理解,也尊重他有存在的價值,如同你也是。
但倘若這差異是攸關你非常重視的信念或價值觀,那怎麼辦?
韓劇「梨太院」的男主角,堅定的信念以自己的方式報仇,而他喜歡的女配角卻選擇了在他仇人的公司上班,但他並未要對方辭職,也未指責對方,而是去接受了對方不同的人生選擇,接納對方有自己的難處與理由,但也不改變自己的信念,以及減少對對方的愛 (雖然他們最後是沒有在一起XD)。
「我們與惡的距離」裡幫加害者辯護的律師,剛開始太太曾難以接受為何先生要替那樣的人辯護,但當更理解了先生的心聲後,漸能轉為接納。或許有人說那是在劇裡,現實生活中做不到。我們不需要去認同與支持對方的價值觀,僅尊重與理解就好,但若對方的價值觀或作為,真的是觸及我們的底線,讓你很難尊重,你也可為自己做出新的選擇,這樣的人或許真的不適合你,你也能為自己堅守自己的信念。
功課2 正視關係裡的感受,不迴避不舒服的感覺
最近總是莫名容易對另一半生氣,或是覺得怎樣都好,因沒力氣跟對方溝通,衝突突然的變多,或突然沒有衝突? 這可能是關係裡 "有點什麼”正在發酵著喔!
你是否常用忽略、壓抑、逃避的方式面對情緒呢? 不太想去談論那些不開心的事情,覺得談的過程壓力很大,談了可能也沒有幫助,怕對關係更不好,而多用妥協或自己調適的方式面對關係中的不舒服。善於用轉念與理智告訴自己要接受與調整,這方式短期很有用,但長期下來可能反而對關係有害。尤其當你開始容易因小事對對方有情緒時,他或許在告訴你,其實你的"心"跟"腦"已經不同步了喔!
原本可能只是小小的不舒服,但心裡累績的感覺,隨著時間漸漸發酵,可能開始覺得相處不像以前快樂、何以都是我在妥協、我在調整、好像我愛的,在意的多,反而吃虧了,委屈、難過、不滿的各種心情逐漸浮上心頭。這時候表示原本的方法已不適用了,那怎麼辦呢?
我們可以
好好感受自己的心情:我的煩躁與生氣,是在煩躁什麼? 生氣什麼? 還有什麼其他感覺呢? 或許你會發現生氣下面,有著難過、害怕或失落,希望對方能更在乎自己,害怕對方不夠愛自己,所以不願意改變。
問問自己需要什麼:好好梳理自己的感受後,再問問自己,有著這些感覺的你,你需要什麼?渴望什麼呢?可能是內心的不安需要被看見與安撫,擔心對方不愛自己的害怕,或是看見在關係中努力的自己,給自己一個擁抱,也試著讓對方知道你的感受。
關係的經營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,放下一些包袱吧!分一些給對方,這是兩個人的事,提醒自己不用一個人承擔。
學著平常多去感受一下自己的感覺,適時的抒發與表達,才不會等到爆炸後,要花更多力氣去修復與溝通喔!
功課3 看見自己的失落、需要與渴望,試著接納他、照顧他
有時你覺得我已經努力的溝通了,但為何還是得不到我想要的改變,為何對方還是聽不懂我的話,他是不夠愛我,所以不想做、還是做不到?
我好希望對方把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,好希望對方用我想要的方式對我,但為何他就是不懂或學不會,我越失望難受,就越想去改變對方,越想讓對方理解我的感覺、甚至讓對方感受到痛,因為不讓對方痛苦,好像對方就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,但關係就更陷入負向的循環。
想到電影「婚姻風暴」裡一家四口去滑雪度假,卻碰到了意料之外的雪崩,先生上一刻還在跟家人說沒什麼不用擔心,下一刻卻倉皇而逃地把太太與孩子留在了原地,發現是虛驚一場後,佯裝沒事般的回到妻兒身邊,另一場風暴已在夫妻間醞釀,他卻渾然不知。太太驚嚇之餘,感到先生怎麼只顧自己,且事後的態度更是引發太太的失落與不滿,先生未能照顧與回應太太的心情,只是一昧地解釋,像是為自己的行為辯解,完全對太太受傷的心情視若無睹,到底怎麼了?
其實先生是挫折的、焦慮的,害怕面對這樣拋棄妻兒、如此軟弱的自己,不願承認自己也有脆弱、恐懼的時候,甚至害怕到在朋友面前矢口否認拋下妻兒的行為,無視內心已經在淌血的太太;後來先生突然像個孩子般崩潰大哭,我們才知道原來先生的否認底下,有如此脆弱、卻又想維持堅強外在的心情。
有時候我們在自己的狀態裡,好難看見對方怎麼了,有時各自在各自的挫折、焦慮與受傷裡,讓我們無法好好看見、聽見對方到底說了什麼,這些話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心情,因為我們也在自己的受傷裡。
若我們能先好好的看見自己的受傷、失落或害怕,接納自己的感覺,認識自己的需要與渴望,學著照顧他,我們就更能從失落或困住的感覺中走出來,可以有不同的選擇與回應,在關係中就能有所不同喔!
這三個功課好不容易啊!你正在練哪一個呢?
若你覺得自己練功好孤單、好迷惘,或想更認識自己和你的親密關係,邀請你可透過心理劇、伴侶諮商的方式,幫助你在關係裡有不一樣的感受與行動。
歡迎你來參加好窩舉辦的「呀咧呀咧~ 摸不清的愛情」親密關係心理劇工作坊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