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的餐桌攻防,你安全下莊了嗎?
新年的餐桌攻防,你安全下莊了嗎?
圖/文:許濘宴 心理師
「新年快樂!龍年行大運!」,近日在巷弄裡、各社群平台裡多多少少都會聽到熱絡的祝賀聲。過年通常就是回家相聚,然而所謂的家,既讓人嚮往也讓人糾結。
像是近年來,不少短影音或文章紛紛提出如何化解長輩的問候「攻勢」,也教導大家如何一一過招,引發不少的共鳴。但,回家,不是應該可以讓人安心休憩的時刻嗎?曾幾何時卻變成不同世代的攻防戰了呢?
最遙遠的距離,不是相隔地球兩端,而是人就在你眼前,你卻不知道跟怎麼與他互動。這就是典型家人或家族相聚尷尬的情境之一,可能是因為鮮少聯絡感到生疏,也可能是過往或正進行的恩恩怨怨在心裡形成了疙瘩。於是乎,對於眼前的狀況,不完全是刻意的針鋒相對,而是想以"一般"的方式來互動。
而所謂的"一般"其實多少反映著社會的價值觀,此時若沒有注意到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差異,很可能就在無意間將對方貼上刻板印象的標籤,而降低彼此關係的溫度。
例如,長輩問「是否有對象?是否有計畫結婚?」,雖然長輩們認為這只是常見的問候,然而其實隱含著「人生必須結婚才能走向成功」的單一價值觀。可是隨著時代演變,對於婚姻或是何謂成功的人生,已有越來越多不同的觀點,況且每個人對於婚姻或人生的選擇皆有各自的原因,若有機會了解這些原因,就有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。而晚輩們也不見得都需要將那些"問候"視為刻意的攻擊,有時可能只是長輩們單純的好奇與關心。
不過話說回來,上述所提的狀況只是其中一種情境,當然也是有不少令人難以招架,感到心煩壓力大的狀況。
那麼該如何判斷何時需要費心攻防,又是何時可以放寬心彼此問候呢?歡迎來參加「來扮家家酒-家庭關係心理劇工作坊」,來體驗如何用"心"對話,一起在行動經驗中探索同時梳理家庭關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