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 羅善莉 心理師
我在成為心理師後,時不時會聽身邊的親友半開玩笑的說,「你幫那個阿姨/叔叔/兄弟姊妹心理諮商一下,他心理有問題的。」
先不談跟親戚朋友做心理諮商會如何影響效果,但能感覺到話中透露著「有問題的人才要心理諮商」的想法。
有問題的人才需要諮商嗎?諮商的人一定有問題或是心理很脆弱嗎?
當然,若是有心理困擾或疾病的人可以諮商,可搭配著身心科的藥物,相輔相成來減少痛苦、改善困擾;但諮商的功能可以是更廣泛的,不只僅於此。
想當初,我接觸諮商領域的初衷──是來自對自己內在的好奇。
當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時,我感覺內心時常上演各種小劇場,時常湧起各種豐富複雜的情緒,雖然有時會很糾結會苦惱,卻也會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精彩與充實。同時,也很想更了解這些感覺從何而來、自己怎麼會有這些感覺?想讓自己變得更好、過得更舒心。
我想這些大概也是許多人的人生中,持續在探索的──在生命中遭遇的各種喜怒哀樂中,想更清楚自己是誰、自己想要什麼、怎麼做比較好。
而諮商可以幫忙的,也包含這些。
例如在情緒或頭腦打結的時候,適當的抒發和整理自己;
在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時,理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與互動;
在探索自己的內在與人生時,對自己的生命故事和性格有更多深度理解,增進自己的力量;
在面對重要抉擇或卡關時,探索更多可能性,突破卡住的僵局。
在這些人生路上會遇到的種種大小事,藉由談話或不同學派的各種專業方式(如催眠、運用藝術媒材、心理劇的角色扮演等等),可以幫自己打開更多元的窗子,在自己身上添加更多豐富的能量往前走。
對自己的內在投資
從小,我們在學校學習、甚至學過各種才藝,也許長大了也時常上網搜尋、報名課程講座,投資時間和金錢,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、過得更好。
我們時常想要增加知識、技能,培養自己的專長,都是為自己的投資,但卻鮮少機會、或是不知道要怎麼培養內在的韌性與力量。
想想看,你是不是也曾經遇到過,有時即使我們理智上知道、有學過該怎麼做比較好,卻不知為何就是做不到......
其實是內在有些聲音在呼喚我們,有些對我們來說重要和在意的事,需要被看見,需要被重視,需要好好去面對這些,我們才能走得更順暢踏實。
畢竟我們每個人都獨一無二,所謂「最佳解答」未必適合每個人,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、渴望的,你獨特的內在力量才會被發現、有機會充分發揮。
你可以是你自己,有你自己的路。
只是有時當局者迷,探索自己的過程有時候未必容易,這時可經由諮商的專業,協助你深入了解自己,了解內心都在經歷著什麼,將翻湧的情緒與想法釐清並安放,將自己與人事物的關係看得更清楚,就更能幫助自己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與決定。
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投資,學習與自己內在的最佳相處方式,幫助自己找到屬於自己能夠向前的力量。
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心理諮商嗎?
願意認真面對困難、面對自己與所遭遇的人事物,我覺得更值得肯定。
願意認真梳理和對待自己,不只是充滿勇氣,也是對自己與人生的重視!
若想要了解自己、想探索出屬於你自己的力量,來為自己的內在投資吧!